Category Archives: 般若开讲
龙树菩萨亲友书(三)
龙树菩萨亲友书(二)
龙树菩萨亲友书(一)
堪布苏南嘉措仁波切博士
堪布苏南嘉措仁波切生于1952年西藏族康地的昆卓,1959年在动荡中,他流亡到印度,接受了八年的西方教育,十五岁得遇尊贵的第一世突谢仁波切,接受了出家三戒及比丘戒。之后,他在梵文佛教大学学习九年,得到阿者黎的学位,于1976与2000年分别获得文学硕士与佛教哲学的博士学位。堪布仁波切遍习东西宗教,师承各宗派的西藏佛学,实证实修一切殊胜教法,其中包括大手印禅定与那洛六法,不仅被尊贵的十六世大宝法王(H.H.Karmapa)与十二世竹巴法王(H.H.Gyalwang Druchen)尊为堪布,而且一直是竹巴法王尊者与堪千创古仁波切共同推崇的仁波切。尤其,他还得自不丹国师第六十八任杰堪布的拥登,得到所有竹巴噶举传承的灌顶,至今仍致力修持与延绵此殊胜妙法。
阿宗白洛法王:愿天下众生都能微笑
西藏高原上的彩虹 降阎魔尊者-秋杰·古真上师
秋杰·古真上师是隶属于直贡迦如的传承,第一次从尼泊尔出来,他本来是被直贡法王遣派到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去弘法的,但他却选择来马来西亚。是缘份吗?或许是吧,我们在接待他时,老是觉得他熟口熟面的,他说根据他本身的转世记载,曾经有一世是阿底峡尊者的化身,而阿底峡尊者有一班弟子会飞的(神足通),而我们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个了,逗得我们很开心。其实根据历史,出生于阿富汗的阿底峡尊者曾经要到当时的印尼群岛去向某位大师求法,途中来到古晋的山都望山的时候遇到大风浪,他就在山都望区上了岸,并且还逗留过一阵子,过后还在该地遗留下了一些庙宇足迹之类的,前几年还有人在该地区的马来甘邦之间还找到这些遗迹。我们说,上师你前世可能有来过古晋的吧,要不然你怎么会叫古晋(Kuchen)仁波切?他也很开心的笑了。
普拉上师讲「充实的佛法人生」
第二世普拉·德内熟萨仁波切
大乘修心七要(四)
大乘修心七要(三)
同样的,我们应抱著菩提心,即为了救渡众生而成就佛道这个动机来听闻大乘修心七要法,它归纳了大乘显宗佛法的精髓。
我们讲述了修行七要中的前行,和菩提心中的殊胜菩提心。接下来我们要讲相对菩提心。修习相对菩提心也有前行、正行和结行。前行是要对轮回过患有正见,即任何在娑婆世界的众生都被烦恼和业力所缚住,承受各种无常、业力因果的苦。彼人因此生起出离心,希望自己能从苦恼的娑婆世界中解脱出来。若没有此出离心,一个人也不能生起慈爱的心,虽然说凡夫对自己的亲友都有爱心,但都不及大乘的菩提心,希望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及乐因,即所谓的无缘大慈。或许一般人都认为要发那么大的心很困难,可是如果省思一下所有的佛菩萨开始修行时也是不圆满的,但他们也因明了轮回的过患後而对众生起慈爱心,我们也可以以他们为榜样,从爱惜亲友开始,再推及其他人,至无量的众生,这样就慢慢的培育了慈悲心,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这种高尚的情操,使你自然的生起了菩提心。
大乘修心七要(二)
大乘修心七要(一)
在公元11世纪时古代孟加拉国的一位王子,阿底峡尊者,把佛法,尤指金刚乘的教法,再度传入西藏,成为西藏佛法后弘期一位响铛铛的人物,同时他也被尊为藏密「噶当」派的创始人。
阿底峡尊者显密双修,他即重佛法教义又尊密法修行,成为后来各派祖师的典范。后期的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地广论」,也以他这篇「修心七要」为蓝本。阿底峡尊者号称有一百五十多位上师,其中主要的有三位,都以修菩提心为宗旨,其中一位居住在印尼的「金川」大师,阿底峡尊者远航到印尼跟他修行菩提心12年,后来他传的菩提心修法,由他的藏传弟子切卡瓦编成「修心七要」,跟藏地朗日塘巴上师所写「修心八颂」一时瑜亮。
修心七要是修菩提心的七个要点,笔者受邀为萨迦派加旺堪布口译,他以此为主题的弘法,自身觉得受益不浅,故此笔录下来,以飨大众。